寻找战争与和平的意义ldquo慢r

波黑全称是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亚,也许没听过这个位于巴尔干半岛的小国家,但如果告诉你它的首都是萨拉热窝,那你就一定是知道的。它是继塞尔维亚之后,对中国实现全面免签的第二个欧洲国家,曾位列《孤独星球》“十大全球物有所值旅行地TOP1"。

本文字,张图片,阅读需用时约28分钟。大纲一、游走于曾经的战场1、萨拉热窝:深切的悲伤终将平静2、莫斯塔尔:伊斯兰古城的回响和现实二、和平的曙光照耀大地三、结语

书接上一篇《山与海的浓烈——“慢”游巴尔干之黑山》。早上从黑山科托尔古城出发,一个小时后进入波黑疆域。入境时见到一块牌子标示“欢迎进入塞族共和国”。从出发前恶补的前南斯拉夫历史中了解,目前波黑政治局势复杂:多民族,多信仰混居于此,年结束的波黑内战,由联合国协助调停,双方签署《代顿协定》,将波黑国土分为塞族共和国和穆克联邦,萨拉热窝位于两地交界之处。波黑是此行最靠近前南斯拉夫历史的国家,萨拉热窝,一战的导火索、二战的瓦尔特、波黑内战的围城战,战争似乎从未远离过这里。波黑之所以成为欧洲的火药桶,萨拉热窝又被称作是欧洲的耶路撒冷,除了地处南北交通要道,同样还是因为塞族、克族、穆族三个民族区域交叉混居,民族宗教复杂,信仰习俗文化不同加剧了相互之间的敌对,同时世界各个大国各种势力将这里作为暗中角力的战场。波黑的国旗,三角形代表国土形状也代表国内的三个种族↓

游走于曾经的战场

1、萨拉热窝:深切的悲伤终将平静

经过奥斯曼帝国和奥匈帝国的建设,萨拉热窝在南斯拉夫时期之前已经是巴尔干地区最繁华的城市之一,世界上第一座拥有电气照明设备的清真寺、欧洲第一条运营的有轨电车都是在这里。第一次知道萨拉热窝是《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这部电影,一曲“啊,朋友再见”还能哼唱出几句,第二次温习是历史课上一战的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第三次复习是年的内战,第四次重温是郑秀文演唱的歌曲《萨拉热窝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萨拉热窝,虽然从未到达,却似有几分熟悉,所以在这次的波塞黑行程中,对能够近距离地接触这座城市多了几分期待:瓦尔特拼死保卫的萨拉热窝到底是什么样的?

中午时分到达位于老城边的民宿。惊艳于“波波”风十足的房间,以至于赖在房间“葛优躺”(《“慢”游巴尔干——走进传说,路过历史,拥抱童话中的梦》),但最终还是在肚子发出的咕咕声的催促下,去到司机推荐的烤肉店。这里出品的特殊食物evapi,是馕饼夹烤牛肉或烤肠,配上洋葱粒和酱,一口下去都是肉,满满的幸福感。虽然老城里有无数的烤肉店,据说这家在当地人口中评价很高,配方正宗,烤肉非常入味。在店里还遇到在中国呆了很多年的一家子,操着一口流利的颇地道的普通话,同我们聊起在中国吃到的美食↓

吃饱喝足后顶着烈日冲入老城,还好老城范围不大,从西走到东,旧居民楼外墙上的子弹孔历历在目,随处可见的涂鸦仿佛与略显破败的战后城市很搭配,然而不远处的摩登商场又给人一种时光错乱的感觉↓

再从东走到西,在人群中猛然看到电影场景的取景地,激动无比,曾以为瓦尔特用机枪扫射德国党卫军的钟楼特别高,离特务约瓦尔特见面的清真寺特别远,原来也不过这般高这般近↓

影片中美丽的萨拉热窝和这部电影一起深深印入一代又一代的国人心中。据说,当地人对于远在东亚的中国人居然知道这部影片而感到非常吃惊,对国人的好感也顿时上升。

个人认为,萨拉热窝是目前巴尔干出游性价比颇高,也是最多元化的一个城市。在被奥斯曼帝国统治了二百多年后,奥匈帝国又统治了波黑一百多年,在这里可以体会到至少三种不同的文化:漫步街头,能同时看到清真寺、天主教堂、东正教堂甚至犹太人教堂在不到米的范围内出现,在一条街的两头可分别看到奥斯曼土耳其风格的建筑和奥匈帝国的新古典主义建筑。萨拉热窝是一个适合漫步的城市,如今和平的景象和战争的记忆相对应,相信这里的人们更愿意珍惜和平美好,各个国家的游人都在这里寻找自己记忆中的历史。这座城市历经战火纷飞,正重新散发光芒,走在凤凰涅槃的路上↓

萨拉热窝曾是欧洲乃至世界上最繁华的大都市,欧洲的第一辆“有轨电车”就是于年在这里率先启用的。行走在街头,色彩斑斓的有轨电车在城市里面穿行而过,与灰色的建筑形成鲜明的对比,装点着这个古老的城市↓

叮叮当当的铃声不时响起,视线跟随着电车的移动,将我们带回百年前的萨拉热窝,见证这座颇有传奇色彩的城市过往↓

沿着费尔哈特Ferhadija大街向西漫步,恍惚间以为来到了维也纳或布达佩斯,小小的城市,容纳了众多不同风格的建筑↓

萨拉热窝电影节是欧洲最大的电影节之一,每年11月的萨拉热窝爵士节也是巴尔干最著名的爵士音乐节(图片来自网络)↓

萨拉热窝老城里的巴扎是和老城一系列著名景点无缝对接的,沿着费尔哈特大街一路走就能把主要景点逛完(自绘简图)↓

1、街心小花园,长城大酒店的招牌夺人眼目↓

2、西奥多诞生大教堂,这是巴尔干地区最大的塞尔维亚东正教堂之一,被称为“新东正教堂”↓

3、萨拉热窝圣心主教堂,是波黑最大的天主教堂,这个城市的标志↓

教堂门前一块内战时的弹坑,被人用红色的颜料填色后颇像一朵血色玫瑰,被称为萨拉热窝玫瑰,以此来纪念25年前的残酷内战↓

往前走可以看到这条"SarajevoMeetingofCultures"的分界线——萨拉热窝,文化交汇的地方↓

本质上萨拉热窝是一个连接东西方的城市。其独特之处在于它恰好是这两种文化影响明显相遇的地方,似乎只需要一步就可以从一种文化到另一种文化。当我们站在这条线的西面,会看到费尔哈特大街上奥匈帝国时期的西方建筑群↓如果转向东面,那么这一侧有清真寺、香料店、银器店,有着明显东方的外观,是老巴扎开始的地方↓4、犹太人教堂↓

米利亚茨河南岸的阿什肯那奇犹太教堂↓

5、格兹.胡色雷.贝格清真寺。建于16世纪,是波黑最大的历史清真寺,巴尔干最具奥斯曼特色的建筑之一,同时也是目前波黑穆斯林教会的主会堂。外观并不华丽,内部同样简约,只能在非祈祷时间参观,且不能拍照。这里是前面提到过的世界上第一个采用电气照明的清真寺,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最重要的拍摄地↓

院子外面是热闹的巴扎,院子里却安静的连风吹树叶沙沙响,大理石喷泉的水流淌都能听得见。不时有信徒虔诚地祷告,低头呢喃。可惜一道2米厚的院墙,能隔开世俗和纷扰,却挡不住大炮和炸药,在波黑战争期间,这里是轰炸的主要目标。据说院子西面的高大钟楼,从年开始为信徒们测算每天的祷告时间,这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保持月历时间的钟,根据这个系统,新的一天开始于日落↓

6、老巴扎。市场里面是眼花缭乱的土耳其特色纪念品及特别的土耳其咖啡,一度让我觉得再次来到了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看来,这里受土耳其时期的影响颇深↓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里面的铜匠街相信看过的人都记忆深刻,现在是老城里最重要的一条商业街,那句著名的接头暗语“空气在颤抖,仿佛天空在燃烧”就出现在街上的钟表店里↓老城区的步行街是萨拉热窝游客的热门聚集地,初到的那天白天这里游人如织,于是我选择在第二天清晨出门再次来到这里。由于这里是座山城,早晚温差大,一日内天气多变。清晨的老街,店铺三三两两地陆续开张了,时光轮转,带走了一代代勤勉的匠人,留下了一辈辈传承的匠心。鹅卵石铺就的老街,被水冲刷的一尘不染,几百年岁月留下的痕迹清晰可见,眼前是最古老的巴斯卡亚清真寺,广场上时有鸽子在觅食↓建于年、造型独特的塞比利喷泉(Sebilj)位于老城区中央,是萨拉热窝的一个代表性地标↓

清晨的贝格清真寺自带舞台效果↓

7、市政厅。建成于年,是奥匈帝国占领时期最奢华的建筑。二战后,市政厅变成了波黑国立图书馆,据记载在波黑战争中也难逃厄运,年8月的大轰炸,大火从内部点燃,近90%的馆藏图书毁于一旦。虽然大楼从年开始重建,但波斯尼亚文库的毁坏却是无法弥补的,在年之后重新开放。站在新修后的市政厅里,原样保持的精致拱形窗户,锯齿形屋顶和观光阳台,无不显示昔日帝国的荣光↓

市政厅里面正在展出的是波黑历史展↓

室内细节处尽显摩尔风格的华丽,虽然少了一点历史感,但我觉得这里毫无疑问是萨拉热窝最美的建筑↓

东西贯穿市中心的米里亚茨河,波澜不惊,见证了兴衰,听闻了炮火,最终汇入西部的波斯尼亚河。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桥,连接起米里亚茨河的南北两岸↓

8、帝王清真寺。位于市政厅对面,米利亚茨河南岸,据说是萨拉热窝乃至整个波黑地区最古老的清真寺,早在年,奥斯曼帝国的君主苏丹麦哈麦德二世征服萨拉热窝之后不久就下令修建,在随后的多年间,也是几经战火毁坏,数次重建↓

9、拉丁桥。一座很不起眼的小桥,一点都不像是著名景点,尽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费南迪大公就在此桥的北端遇刺,从而点燃了人类历史上最惨烈的战争↓

青山环绕,江河奔流,曾经的神秘城市如今散发着现代气息,没有了瓦尔特的萨拉热窝,没有了枪林弹雨的萨拉热窝,和平成了城市最新的名片↓

10、黄堡。逛完老城区,在黄昏时分沿河东的山坡上到山顶的黄堡,此地是俯瞰全城的最佳地点。在去黄堡的坡路上,沿途可见大片的墓地就建在居民区旁边的空地上,战争已经过去20多年,但从那一座座纯白的墓碑不难看出,它带来的伤痛并未走远↓

日暮时分,在黄堡上俯瞰全城,小城有种袅绕的美,在半山腰听到穆斯林的吟唱声和准点的钟声,整个人整座城仿佛都安静下来,只听到那一句台词“看这座城市,这就是瓦尔特”↓在黄堡上求婚,也许是萨拉热窝人的风俗吧。风景背后都是故事,这城市可爱这里的人们更可爱,“优雅、热情、乐观、温暖”是想赋予他们的↓

11、马尔卡莱菜市场。早上在城内闲逛时看到这个农贸市场,被里面的色彩所吸引,后来才知道是马尔卡莱菜市场。据说是年塞族军队炮击这菜市场,造成无辜平民的死伤,引发了北约的干预,展开了对塞族的全面空袭,从而结束了这场战争↓

喜欢辣椒的妹子垂涎市场里的各种辣椒↓

我们到访的时候土耳其国王正好在萨拉热窝国事访问,好多建筑物外挂起了土耳其的国旗↓

街上的警察也多↓

萨拉热窝也许是上帝最不疼爱的孩子,被称为欧洲的“耶路撒冷”。漫步在街头,天主教的祈祷召唤在天际线上的光塔之间回荡,不一会儿加入了教堂深沉的钟声。这是这座城市的协奏曲,千年以来围绕着共存的法则乐章,清真寺、天主教堂、东正教堂和犹太教堂,彼此相距不到米。波黑多数人信仰伊斯兰教,在萨拉热窝随处可见清真寺高高的宣礼堂,每到祷告的时间,都会播放伊斯兰的歌曲。

在此行前,记忆中的萨拉热窝是座英勇而悲情的城市。对于前南、对于瓦尔特、对于一战、二战,种种认知存于《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桥》这两部时光老电影中,波黑战争更只像是国际新闻里的一个故事。而光阴未改,一路行来,这两部电影的“实景打卡”为旅途增添不少趣味。影片中的桥位于塞尔维亚与黑山边境,我们到达时下起了小雨,这也是此行唯一的下雨天↓

2、莫斯塔尔:伊斯兰古城的回响和现实

莫斯塔尔是座精致小巧颇具伊斯兰风情的小城,建于15世纪,以老桥为中心的老城区是波黑最有名的旅游打卡地↓老桥原桥历史悠久,没有毁在历史的长河中,却毁在了年的波黑战争,被克罗地亚的坦克炮弹所摧毁。现在的桥是在联合国的支持下,在原址上用原来的材料重新建造的,桥面是欧洲本土的硬度较高的大块大理石,走起来有点滑。这座桥将居住在河两岸的穆斯林族和克罗地亚族居民联系在一起,是跨越宗教和文化鸿沟的标志性符号,仅此一点就值得一游,老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行走在老城斑驳的鹅卵石小巷中,不时能感受到战争给这座古城带来的伤痕,在战争中几经摧毁的莫斯塔尔老桥现在是和平的象征,老桥两岸布满琳琅满目的纪念品商店及咖啡馆↓如今的古桥除了是一处享誉国内外的名胜古迹外,还是跳水爱好者的天堂。据说每年都会有人来古桥进行跳水活动,夏天更是会举办刺激的跳水比赛。我们坐在桥边的餐厅里,看着桥上的帅哥已经脱衣服很久了,大家都以为会看到他的真人秀,结果酝酿半天,穿上衣服走人了,可能是众筹的数额还不够吧↓

过了一段时间,帅哥终于收足了路人的打赏,纵身一跃,赢得一片欢呼声↓

老城里的战争博物馆,详细介绍了老桥的前世今生↓

有人说喜欢一个城市,就要看尽它的早晨和黑夜,可能它有无数的美丽,也有无尽的魅力↓

清晨的老城老桥,没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打扰,静若处子↓

“生活在某个小镇,共享无尽的黄昏和绵绵不绝的钟声”↓

莫斯塔尔是奥斯曼统治时期的首府,不可否认是一座非常上镜的中世纪古城,它也是波黑的世界遗产之一。大部分游客来到波黑的线路都是萨拉热窝加莫斯塔尔,因此这里也是一个过度商业化的地方,老城区部分基本上已经全部被开发成食肆、商铺和旅店,大量的游客拉动这里的经济,甚至有商铺的小姐姐会用中文打招呼了。我们第一次到波黑当然也是不能绕开这两个地方的,然而在莫斯塔尔周边还有一些值得去的地方。二

和平的曙光照耀大地

波黑国土面积不大,但也有很多出彩的地方,这里的地形多以山地为主,波黑的水资源丰富,河流贯穿了整个国家。从莫斯塔尔到萨拉热窝的路上依然山路崎岖,但风景绝佳,一路沿着翠绿的湖走了很久↓

城外有波斯尼亚河的源头,源头周围自然景观清丽,草木茂盛,碧水涟漪,木桥辟路,曲径通幽,被称为波黑的国家公园,在这里曾一度以为是到了国内的黔南↓kravice瀑布被戏称为“迷你版尼亚加拉瀑布”,我们顶着炎炎烈日在这里感受了一下瀑布带来的氤氲水汽,不失为一个避暑乘凉的好地方,在回停车场的路上才发现其实瀑布只是巨大无比的国家公园里一个景点而已↓波黑不靠海,没有黑山的超美海岸线,但英勇的波黑人民,只要心中有海,哪儿都是沙滩↓开出城不远,司机说有一个很古老的桥带我们去看一下,于是从主路上拐进小路,便来到这座古桥。他说这是波黑现存最古老的桥梁之一,在16世纪初期建造,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由于石桥所用的石料为周边一些罗马时期遗迹的石料,所以被称为罗马桥,但我们感觉还没有黔南荔波的七孔桥那么好看↓这里是离开波黑回到塞尔维亚前最后的一个小镇,有着与贵州黔南镇远古镇极度相似的外观↓三

结语

一切均是那么自然,那么和谐,正如人世间的情感,由缓到急,再到起伏不定。让人琢磨不透,却又让人情不自禁。

在行走的几天里,获得了初来乍到的新鲜感,获得了受宠若惊的友情,获得了感同身受的民族情怀,获得了深入骨髓的素养启迪,更获得了许许多多对于战争与和平的新感悟—在这里经常见到建筑物上的弹孔,但每天都会收到宛如朋友般的问候,如果不是资料文章图片记载,不会联想到这里曾是二战后经历过最残酷炮火摧残的地方,因为在这里,满目疮痍的建筑周围是笑容绽放、手捧披萨和饮料、走路带风的人们,善意流露在他们的每一句每一个友善的言行中,生活的品质印刻在他们的衣着品味和生活习惯里……

波黑有着比塞尔维亚更为复杂的人文历史,而今的萨拉热窝就像一个熔炉,波斯尼亚人、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穆斯林、天主教徒、无神论者和睦共处。西眺维也纳,仿佛奥匈帝国的荣光犹在;东瞻伊斯坦布尔,奥斯曼帝国风韵犹存,两大帝国,三大民族,四大宗教,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碰撞出的火花熠熠生辉。经历过苦难才更能体会和平的弥足珍贵,尽管这个城市至今仍在抚平战争带来的创伤,但这并不影响太阳依旧每天升起,蓝天白云下依然是青山绿水,清真寺呼唤朝拜的声音时而响起,与教堂的钟声一唱一和倒也显得和谐……

巴尔干一瞥就暂停在那个被喜气和阳光包裹的黄昏里,感恩一路陪伴相随的帅哥司机、后台客服小姐姐、遇到的民宿主人家,是你们成全了这趟旅程的圆满。路上偶遇到的行人都像是老朋友,在快门摁下的一瞬间,突然闯入镜头丰富和活跃了整个画面,面包店的老爷爷听说我们来自中国,脸上的笑容又甜了几十度。战火曾经夺去你们的家园,却从未摧毁你们的本真善良,愿你们被时光温柔以待。最后想说的是,看过波黑人民经历过的灭顶之灾和浴火重生,生活中那些孤独乖戾的浮躁会不经意地消散淡化,我们正经历而不自知的安稳平淡,可能是别人如朝拜般羡慕的天堂。“身在井隅,心向璀璨",在自己的生活轨迹用充分的忍耐去担当,用充分的单纯去自拨。

塞族司机在去机场的路上送给我们的果酱及辣椒酱↓

本篇游记与前期三篇游记共同记录了此次巴尔干半岛的波塞黑之行

《“慢”游巴尔干——走进传说,路过历史,拥抱童话中的梦》

《硝烟散尽,玫瑰静开——“慢”游巴尔干之塞尔维亚》

《山与海的浓烈——“慢”游巴尔干之黑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ningzx.com/dnxxw/59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